近期,一起因第三方支付机构系统错误导致的不当得利纠纷案件引起了行业关注。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行政判决书内容,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联支付”)因批量代付系统出现错误,导致支付金额不符,进而引发了一场法庭诉讼。
案件中,伊某某与甲公司签订的保险合同被解除,并在2021年4月10日签订了保全业务办理凭证。该凭证涉及三份合同,其中两份合同的清算后退保金额分别为64611元和2620.15元。由于通联支付的系统错误,甲公司向伊某某支付的金额出现了偏差,导致甲公司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多支付的金额。
一审法院判决伊某某需返还甲公司不当得利2624.67元。伊某某在二审中提交了与甲公司客服的通话录音,试图证明不存在多退还的情形。但甲公司认为,客服人员所指的退保金额应以实际支付为准,且通联支付系统的错误导致了额外支付。
二审法院经审理后查明,伊某某实际收取的退保金额中确实包含了多收取的部分,因此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驳回了伊某某的上诉请求。
通联支付作为国内首批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公司之一,提供包括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等在内的多种支付服务。不过,该公司近年来也因不同违规行为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2019年4月,通联支付陕西分公司因客户风险评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被罚款。2023年12月,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通联支付被中国人民银行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2024年3月,通联支付因未按规定办理业务和报送报告,被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罚款69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3.08万元。
此案件凸显了支付机构在系统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了支付行业参与者必须严格遵守监管规定,确保业务操作的合规性。